安陽以保就業“解民生之憂”
發布:jgjz瀏覽:5678次
黨的十九大提出,就業是大的民生。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,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。
近年來,安陽市委市政府始終以全民共享發展成果為目標,打造促進就業創業新格局。五年來,全市每年城鎮新增就業累計44.77萬人次,失業人員再就業累計16.58萬人次,其中困難人員就業累計5.03萬人次。
一項項令人振奮的就業指標,仿佛一個個鏗鏘有力的音符,匯聚交織,演奏出一曲雄壯的就業交響曲。
政府搭臺打造“15分鐘人社服務圈”
李春紅是殷都區水冶鎮張賈店村貧困戶。今年,為照顧家中患病老人和孩子,她從外地回到家。鄰居告訴她,水冶人社所可以幫忙找工作。抱著試試看的心態,她去水冶鎮人社所登記了一下,沒想到幾天后,就接到殷都區人社局農村轉移勞動力技能培訓的通知。一個月后,她成為一名保潔員,每天上半天班,工作地點就在家附近。
“要不是人社所牽線,哪能這么快就找到活干?”李春紅感慨。在安陽,和她有同樣感觸的群眾不在少數。以前,村鎮農民求職找工作,往往要跑到距家幾十里的市區或縣城。
如何讓村民就業“觸手可及”?
近年來,安陽市開展“基層平臺建設提升”活動,投入1000多萬元,建立115個基層人社站所,配備128名鄉鎮(街道)平臺工作人員和2728名村級協管理員,形成“15分鐘人社服務圈”。此舉不但使村鎮農民社會保障業務能夠一站辦理,還打通了打工就業“后一公里”。
除此之外,他們還實施就業服務精細化管理服務,建立12個公共就業服務信息化系統,在線招工企業常年保持在4000家左右,就業崗位5萬多個。促進“就業e圖”、微信服務平臺、手機客戶端互聯互通,實現了市、縣(區)、鄉鎮(街道)、社區(村)的網絡全覆蓋。
如今,鄉鎮村民求職找工作,不用再跑到市區或縣城,只需就近把材料遞交給鄉鎮上的人社服務所,即可辦理職業介紹、社會保障各項業務。
資金“做保”草根創業不再是夢
“黨的好政策讓俺趕上了,老農民也能實現創業夢!”12月3日,林州市東姚鎮馬安山村,45歲的郭天喜正在自家的果園里忙活。去年,郭天喜在村里承包了一片果園,搞核桃、蘋果種植,不料資金周轉卻遇到了困難。老郭犯了大愁,想方設法四處籌款。
當時,正巧林州市人社部門創業擔保貸款中心開展“惠民政策進萬家”政策宣傳,了解了老郭的情況后,主動上門服務,并通過三戶聯保的方式,及時幫助老郭辦理了5萬元創業貸款,一下為其解決資金難題。“今年秋天果園收成不錯,不僅收回成本,還略有盈余。”老郭說。
和他一樣,以往在安陽,很多“草根”想創業,卻苦于沒有啟動資金。近幾年,面對農民工群體,全市完善資金扶持體系,搭建創業平臺,實現了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。特別是從去年開始,安陽市創業貸款擔保中心創新貸款方式,采取擴大擔保范圍,將扶持對象向“草根”傾斜,放寬貸款條件,只要申請人員有項目、無工作并能提供一個自然人擔保,即可發放高至1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。符合條件的申請人在兩周內即可收到貸款,且兩年內利息全免。
據了解,今年全市共發放創業擔保貸款5.67億元,扶持6963人創業,帶動2.36萬人次就業,完成全年任務目標的141.8%,在全省位列前三。
精準幫扶共享社會發展成果
“工廠辦到了家門口,讓俺不出村就找到了工作,每月能掙2000多元,俺要好好干,爭取今年脫貧。”12月3日,家住湯陰縣宜溝鎮大寺臺村的貧困戶刁秀君,在家門口的永達清真食品廠領到了工資。“每月2000多塊錢的收入,解決了俺家的大問題。在家門口工作,不耽誤照顧老人和孩子,俺很知足。”刁秀君說。
去年8月,在湯陰縣人社局轉移就業精準脫貧幫扶活動中,該食品廠為2500余名農村富余勞動力提供了就業崗位,并在精準扶貧工作中優先為65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員提供就業崗位。
近年來,安陽市把促進就業作為精準扶貧的,做實做細就業扶貧攻堅專項行動計劃,精準施策、精準發力,增強群眾勞動致富能力。“萬名勞動力轉移就業脫貧專項行動”“3億元創業貸款助推脫貧專項行動”“50家培訓機構幫扶脫貧專項行動”“500家轉移就業脫貧基地建設專項行動”和“100家居家靈活就業項目進貧困村專項行動”五個支持轉移就業脫貧專項行動開展得有聲有色,數萬名貧困家庭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。
截至今年11月20日,全市貧困家庭勞動力技能培訓1544人,貧困家庭勞動力轉移就業4192人,為貧困家庭勞動力1156人提供創業服務。
給力的就業政策,良好的就業環境,臨近歲末,一份滿意的就業成績單擺在全體安陽人面前,“民生之憂”不再是煩憂。
- 上一條信息:安陽市人民政府關于做...
- 下一條信息:安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...
- |返回列表